三代師徒 六個冠軍
2006年,36歲的鐘友良跟隨老鄉從湖南來到上海之時,心中想的只是靠著一身力氣,掙些辛苦錢,讓一家老小生活的更好一些,根本沒有想過自己所投身的防水材料行業會給他帶來無限的榮耀。
但人生境遇的玄妙和未來世界的可能,多是來自于一些偶然。
鐘友良偶入防水材料行業,又剛好“偶遇”了東方雨虹,他自帶的“踏實”屬性最終讓他在防水材料行業產業工人這個職業中脫穎而出。
真正系統的學習防水施工技藝,是鐘友良進入東方雨虹“王伏華施工隊”之后,帶他的老師正是隊長王伏華,一位出生于66年的老防水工人。當時的教學并不講那么多理論知識和實操培訓。拿著工具就上工地,跟著老師一步步做,邊指導邊講解,在實際施工中慢慢磨練技術。
王伏華用言傳身教讓鐘友良明白“防水看似人人能做,但不是人人能做好”。這其中的訣竅不僅僅在于技術,更關鍵的是對防水材料的認知和重視程度。王伏華打開了鐘友良的防水意識,讓他明白,做防水要靠良心。
“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在王伏華的教導下,鐘友良一改之前兩年在“游擊隊”養成的不好習慣,重新從細節學起。“不求速度,只求質量”的心態讓他穩得住,“鉆研、肯干”的性格讓他耐得住,隨著時間的流逝他的施工技術日臻完善。2013年鐘友良,斬獲職業技能大賽冠軍,成為全國首任“中國屋面防水大師”。2017年,他再次問鼎2017中國技能大賽改性瀝青防水卷材項目冠軍。
從鐘師傅到鐘大師,王伏華用5年的時間成就了一代防水大師,師徒之間,不必言多,鐘友良記下了這份傳承的恩情,將所學傾囊相授給身邊每個人,同樣以傳承的方式讓“王伏華施工隊”成為東方雨虹的一段傳奇。
2010年,85后的青年彭小明來到鐘友良的手下學習,在此之前,他對“防水”一無所知。有人說“什么樣的師傅帶什么樣的徒弟”,彭小明和鐘友良都是湖南人,同樣愛吃辣、同樣能吃苦,對于工作都有著超乎常人的毅力與信念。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傳道即對徒弟德行品質修養的要求,簡單說就是教如何做人做事;授業則是教徒弟技藝;解惑是解答徒弟之所不知與不能。其中傳道在先,受業與解惑在后。
帶彭小明初期,鐘友良最注重的并不是施工技術,而是思想觀念。首先塑造他對防水工作的責任心,傳承給他的是良心二字,讓他意識到“少了良心,賺再多的錢也賺不到心安”。
年輕勤奮的彭小明很快在防水材料路上風生水起,先后參與了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等防水維修以及南水北調等重大項目的防水施工工作。2014年,彭小明獲得了“聯盟杯全國建筑防水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組冠軍,同時獲得“中國屋面防水大師”稱號。
彭小明的大師之路只是一個開始,近年來,東方雨虹先后奪得七個全國冠軍,單單鐘友良三代師徒就出了六個。其中,鐘友良2013、2017年兩度奪冠;彭小明2014年斬獲冠軍;王伏華的兒子王巍,先后摘得2015、2017年兩屆機械噴涂冠軍;90后青年紀智慧兩次參加世界青年屋面工冠軍賽。在鐘友良的承前啟后下,“王伏華施工隊”不僅成為東方雨虹的的傳奇,也在防水行業留下了“代代出大師”的佳話。
“不因材貴有寸偽,不為工繁省一刀”。正是由于東方雨虹對工匠精神的追求,堅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態度,注重匠心,把簡單做到極致,才有了60后的王伏華、70后的鐘友良、80后的彭小明、90后的紀智慧,一代代的大師傳承、青出于藍的故事在東方雨虹不斷上演。
止于內心 流于傳承
東方雨虹《基本法》中寫道“公司深知培訓很貴,但不培訓更貴”。2014年東方雨虹用“很貴”的代價成立了職業技術學院,現已發展為華北、華南、西南、華東、洛迪、民建、華砂、臥牛山八大分院。學院由獲得防水工比賽獎項的大師擔任講師,專門培訓和推廣優秀的施工工藝,傳承防水人的精神。
如今,鐘友良已是東方雨虹職業技術學院華北分院的副院長,但觀其言行舉止仍可看出他是一個性格內斂、老實本分的人。正如李宗盛在《致匠心》中所說“世界再嘈雜,匠人的內心,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或許,正是他身上這股沉靜質樸的精神才讓他最終走上了大師之路。
這些年來,鐘友良培訓過的防水材料工人數以千計,他最注重的一點就是要認可東方雨虹文化。東方雨虹培訓的工人,必須堅守防水工作底線,不能為了省工、省料而減少工序,降低施工質量;其次,要有“吃苦精神”,要不怕苦不怕累,耐得住寂寞。防水工作成天風吹日曬,早出晚歸,一旦施工,短期內無法與家人團聚,這些都是考量工人的標準。
大浪淘沙之下,鐘友良很多優秀的傳人都離開防水行業另謀他就。對此,鐘友良顯得很無奈“防水工作既辛苦又不體面,90后、00后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長大,不太愿意從事這項職業。”
鐘友良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故事:學院一名培訓師的侄子處于逆反期時,覺得上學難、掙錢易,喊著不再上學,去搬磚都能月收過萬。于是家人將他送到了防水工地,就干一些搬搬撿撿的活,不到一上午的時間孩子就累哭了……最終這個孩子考上了一所國內知名的211學院。
這是一件悲喜交加的故事,喜的是這個孩子的未來可期,悲的是當下的青少年對防水工人職業避之如虎,防水工人的傳承處于一個困境。目前工地上的工人基本都40歲左右,新生代力量明顯不足,而如何“破境”是整個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面對即將來臨的2020年IFD大會及世界青年屋面工冠軍賽,鐘友良表示公司將從偏遠山區、中專技校選拔補充青年防水人才,并為他們開通“晉升通道”,讓更多的防水人獲得成長的機會,為防水材料行業補充新鮮血液。
《匠人精神》一書中用“守、破、離”闡述一流工匠:跟著師傅修業謂之“守”,在傳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謂之“破”,開創自己新境界謂之“離”。東方雨虹董事長李衛國則寫到“真正的工匠精神絕不是廣告,更不是流行語,而是十年如一日將“精、深、專”融合到極致的工作態度。”在中國防水材料行業,做到這六個字的人寥寥無幾,但鐘友良是其中之一。
“人一輩子,專注做點東西,至少對的起光陰、歲月。”前半生刷過漆、耕過田、開過店、拉過磚的鐘友良最終大器晚成,決心用后半生的時間專注做防水這件事。他坦言,目前最想做的就是把這些年自身積累的經驗傳承下去,盡可能多的為防水事業培養新生力量,另外就是和眾多大師一起去攻克世界已經在做,而我國尚未應用的防水材料技術,將這些技術理念在國內發揚光大。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