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我們必須清楚哪些的防水才算是好防水?在不影響或比較有限影響整房層高的條件下,既滿足設計年限的防水性,又有暢順的排水性,且不影響以后貼磚的防水工程就叫好防水或好的防水工程!
那么,怎樣才可以做出好防水?防水廠家卓眾之眾覺得必須遵照三個原則。
按照2013住房室內防水工程技術規程,住房室內防水應遵照“防排融合,因地制宜,剛柔并濟,經濟環保,綜合治理”的原則,其中剛柔并濟、綜合治理,我的理解,用因地制宜亦可解讀,而經濟環保,目前不環保就別談,哪家錢也不是充值送地,所以我舍棄了這三項而保留了基本的兩個原則:防排融合,因地制宜。最后我認為還得加上一條原則:“承上啟下”,從好的效果出發,我們必須從防水環節前的水電環節就開始設計防水,防水環節之后瓷磚鋪貼環節也必須與防水環節相連接,此是為承上啟下原則。那么,姑且就認為是防水三原則。
一、原則“承上啟下”,因為內外落差太小,我們提議水電管道走頂走墻或盡可能靠邊,為防水工程盡可能留下一個平整的基礎。此圖就是水電環節結束后現場。除開最里邊地漏移位管道走在了地面,別的水路改動全部上墻,整體比較平整,如此在我們結束防水工程之后,瓷磚施工時也會很舒服,我們一樣必須為下道工序考慮,如此才算是真正的密切配合。
二、原則“因地制宜”,原始防水有空鼓,為了獲得一個堅實的基礎,第一步把空鼓的原始防水鏟除;業主要做地暖,在征求業主同意后,我們將新做地平以隔絕原始防水;以后會地磚上墻,因此將采用和墻面基層融合更加好,貼磚配合更加好的防水涂料涂刷
實現第三原則“防排融合”中的“排”,水平儀測量、定位。調配水泥砂灰,達到手抓成團,找平,留坡度。最后基層處理完畢,內外兩個區域,里邊那間以地漏為最低點,如此利用瓷磚縫滲入的淋浴水,就可以沿著坡度直接經地漏排走!
第三原則“防排融合”中的“防”,防水涂刷,通常涂刷兩遍,兩遍之間必須有時長間隔,按照現場溫濕度和材料不一樣,間隔也不一樣。在原始地坪上用水泥砂灰找平處理的基層相對堅實,形變幾率較小,挑選的涂料要以偏剛性或中性的涂料來施工,如此防水層既能非常好的與原墻地面融合,并且因為它很粗糙的完成面,以后,貼低吸水率的瓷磚又可以具備更加好的粘合力。OK,第一次防水(兩遍)完工!閉水試驗,24小時-48小時。一定要試水,這個很重要。
我們的防水層宛如一個木桶,建立一個防水的閉環,倘若木桶底端是傾斜的且最低點是地漏,那么,如果形成積水,水便會沿坡度經地漏快速排空,促使整個空間維持干爽!相反,底端沒有坡度甚至是最低點在門洞位置,那沒救了,如果積水,水便會嘩啦啦的流到木桶以外的區域。因此,好防水一定要防排融合。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