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智能家居領域的平臺競爭態勢愈加激烈,戰火持續燃燒,硝煙四起。今天我們先撇開谷歌、蘋果、亞馬遜這些科技大佬不說,單就國內兩大手機端入口廠商小米和華為之間的“勾心斗角”來談,他們是實力旗鼓相當還是誰更有碾壓之勢?你會站隊誰?
目前平臺戰績大PK 小米略勝
在智能家居生態布局上,小米很明顯下手比較早,在智能手機大佬們還在絞盡腦汁進行“手機大戰”時,小米已經早于2015年開始大賣物聯網智能硬件產品了。現在打開小米的中國官網,智能硬件產品已經超過100種,用琳瑯滿目來形容,一點都不為過。而且隨著小米智能家庭APP的上線,非小米品牌、非小米生態鏈公司的第三方智能硬件產品也是越來越多,已經覆蓋了生活的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被業界戲稱“雜貨鋪”?! ?/p>
根據之前米家APP官方宣布,截止到2017年底,米家App聯網設備量超過8500萬臺,日活躍設備超過1000萬,接入設備超過800種,合作廠家超過400家,而在2018年1月米家又宣布小米生態鏈2017年銷售額突破200億。可以說,小米在智能硬件IoT平臺方面已經拔得頭籌?! ?/p>
相對來說,華為入局智能家居領域則較晚,目前自有硬件產品有手機、平板和路由器,據華官方公開數據顯示,同樣截止至2017年底,華為HiLink平臺共積累了2000多萬用戶,接入設備30多種類,合作廠家有100多家,覆蓋200多款產品?! ?/p>
很明顯,這局小米略勝一籌,當然,華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卓越成就,也讓業界為之驚呼和嘆然,毋庸置疑,華為智能家居生態鏈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p>
戰略不同 誰更具有碾壓之勢
眾所周知,小米單品一直走粉絲經濟,一向以產品的高性價為營銷賣點,同樣,在智能家居生態平臺的布局上,小米更是以投資控股的模式來建立自身產品生態鏈的,與海爾、TCL等其他小家電廠商直接形成競爭關系,自然無法俘虜家電廠商的“芳心”,當然,筆者猜想,小米的初衷應該也是完全沒有期望家電廠家加入小米生態圈的吧。
從目前來看,小米生態鏈吸引的大多是硬件產品初創公司,這些公司迫切需要小米的光環效應,來獲取流量和資源,以此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而小米則需要眾多小米生態鏈廠商以擴大其平臺產品生態鏈,但如此以來,小米生態平臺受限于每個領域的產品選擇都會比較單一。不過,不容置疑的是,這種模式的合作效應越來越強,小米周邊智能硬件產品增長態勢十分迅猛,在這一點上,暫時恐怕只有華為可以望其項背了?! ?/p>
反觀華為,在姿態上,華為站得要更高更帥氣一些,眼界更遠更廣闊一些。華為以連接者的身份進入智能家居領域,堅持上不碰應用,下不碰數據,只做路由器、手機、平板、智能音箱,并且不做股權投資,號稱打造真正開放而有約束力的Hi-link智能家居生態。完全開放的平臺意味著所有品牌都有可以接入這個系統,自然受到家電以及其他小生態平臺的擁戴,而且,相對小米平臺來講,華為生態產品會更豐富更高端一些?! ?/p>
總結:如果說小米像是一位飛揚跋扈的挑戰者,華為則更像是一位胸襟寬闊的睿者,以海納百川之勢擁抱智能家居生態伙伴,不過,目前小米高性價比的智能硬件產品已是業界耳熟能詳,而且更易被普通消費者接受,因此,從短時期來看,更接地氣的小米似乎更具擴張優勢,其粉絲效應不容小覷,而從長遠來看,華為更具可持續性發展的智能家居生態平臺似乎更具魄力和謀略,未來將會走得更遠更穩。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