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在普通百姓的生活中,還處于比較模糊的概念,如何讓他們與智能家居親密接觸?體驗中心成了智能家居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第一站,可現在回過頭發現,體驗中心已經遍地開花,至于人流及反響如何暫不探討,但可以肯定的是,燒錢的速度那是杠杠的。
體驗中心主要是給潛力客戶了解產品及解決方案的優越性,以獲得消費人群的認可,進而可以轉化為銷售。早期主要在企業辦公區域內設立,既能節省資金投入,也便于維護,當有新產品、新方案后可第一時間升級改造。
但面向C端時,消費者不會直接對接制造商,設置于企業的體驗中心無法更好發揮其作用,導致企業與用戶中間隔了一堵墻。為撬開這堵墻,唯有將體驗中心搬到用戶的面前,這就有了遍布全國各地的體驗中心。
與蘋果等手機體驗店的體驗、銷售一體不同,智能家居體驗店一般不能直接轉化為銷售,更多是作為市場培養、潛在客戶說服的戰場,或是為目標客戶群講解智能家居功能及方案;而作為后者的講解功能,一般為簽約客戶,講解只是為了更好定制個性化方案。
另外,設立一家完整的智能家居體驗店需要投入大量的財力、物力、人力。據摩根總經理許永生介紹,一個完整的智能家居體驗店造價不下于千萬。據此計算,如果是設立于商業中心區,成本將會更高。但我們發現,除了摩根這個后起之秀外,本土還有眾多品牌在全國各地設立了智能家居體驗店,如海爾、海信等家電制造商及眾多智能家居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對家電企業,由于產品線不多,且可以借助其遍布全國的零售鏈資源,成本要低許多;但專注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成本則與摩根相差無幾。可為了更好地推進業務,體驗店數量還在不斷地激增當中,僅從企業公開信息就可以看到每幾天就有一家體驗店對外開放。
另外我們還發現一個現象,在眾多設立體驗店的品牌中,無一不是大品牌或是背靠大樹的企業。相較數量過萬的智能家居行業,能夠設立體驗店的企業是那么地凸顯。
僅從體驗店來說,就可以看出智能家居正在變成資本的集散地,各家都在為搶奪市場而努力;其背后卻是源源不斷地燒錢,這已經超出了中小企業的承受能力,許多智能家居品牌玩不起這樣的燒錢游戲,不得不加大與第三方的合作力度,或是加大地推投入。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