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生產業,目前正處于孵化期和成長期的臨界點,市場的整體消費觀念還沒有形成,但隨著智能家居行內人士不斷向市場推廣普及,培養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其潛在的市場價值是不可估量的,產業前景一片光明。
正因為如此,國內不管是科技型的大公司,還是傳統家電型的大品牌,都越來越重視對行業的研究,尤其是在企業自身環境的改變和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上面。伴隨著的是一大批優秀的品牌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智能家居如今已在國內歷經二十幾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夢想,到現在逐漸變成現實,歷經了一個艱難的過程。
智能家居在國內的發展經歷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萌芽期、開創期、徘徊期、融合演變期。
萌芽期(1994-1999年)
這是智能家居在國內還只是一個概念,對產品認知的階段,此時并沒有專業從事智能行業的廠商。只是深圳有一兩家從事美國X-10智能家居代理銷售的公司從事進口零售業務,產品多銷售給居住國內的歐美用戶。
開創期(2000年-2005年)
國內迅速發展,先后成立近五十幾家做智能家居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上海、天津、北京、杭州、廈門等地。并且智能家居的市場營銷、技術培訓體系逐漸完善起來,此階段,國外智能家居產品基本沒有進入國內市場。
這一階段,國內部分中高檔小區、私人住宅開始實現智能化控制和管理;中國家庭網絡標準產業聯盟“e家佳”在2004年成立。
徘徊期(2006年-2010年)
2005年以后,由于上一階段智能家居的野蠻成長和瘋狂競爭,給智能家居行業造成巨大的負面影響;這一階段也由于過分夸大其功能而實際并不能達到這種效果,各個廠家只顧發展下線代理商,而不注重培養和扶持經銷商,經銷商的經營困難和產品的不穩定性導致消費者的高投訴率。消費者、媒體逐漸開始質疑其真正的效果,而整個行業也陷入從之前的夸大到現在的謹慎。這一階段,整個行業都陷入了低估,市場份額的降低導致部分企業先后退出行業,堅持下來的企業也經歷了縮減之痛。而就在此時,國外智能家居企業開始悄悄布局中國市場,例如:Control4、快思聰、羅格朗、施耐德等。
與此同時,國內首個智能家居精裝樓盤——深圳紅樹西岸落成。據悉百仕達集團在紅樹西岸智能化社區建造方面投入3000萬美元巨資,聯合多家智能硬件生產廠商,使用豐富的可視對講、燈光聯合控制和遠程控制加上家庭安防等功能,把每戶家庭打造成集成一體化、智能化的舒適住宅。這套系統造價比較高,真正能夠惠及平民大眾的智能家居還是沒有被廣而告之并大規模的使用起來。
融合演變期(2011年—2020年)
2010年以后,隨著國家大力發展“三網合一”,2012年中國智能家居產業聯盟CSHIA在京成立。尤其是2014年谷歌花32億收購nest溫控器,亞馬遜發布echo智能音箱、蘋果HomeKit發布、阿里小智上線、京東超級APP上線、華為發布HiLink、小米布局智能生態鏈,行業迅速進入到一個拐點,開始進入相對快速的發展。在這一階段,協議與技術標準開始慢慢融合,行業內慢慢出現吞并現象。
未來智能家居熱點是什么?
從目前智能家居行業發展來講,行業標準遲早制定,一旦制定標準以后,智能家居行業將得到更加快速的發展,而在下一場爭斗中或者說想在這個行業站穩腳跟,服務將是新一輪的搶占熱點。不管是集成商、經銷商、工程商都需要明白服務所產生的價值。而就目前而言,智能豪宅集成處于特殊需求,小眾市場——系統的特殊性使得市場需要高優質的集成商提供優質的服務,避免資源浪費。
智能家居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雖然現階段市場處于推廣期,但行業內競爭較為激烈,在今后發展中,數據也將成為企業升級的一大“法寶”,數據也是傳統企業轉型的有力途徑。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