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LED照明行業來說,是前所未見的“地獄難度”。但與此同時,智慧城市、線性照明、無主燈、智能照明、教育照明等領域的大爆發,又讓創新者們迎來難得一見的機遇。那么,在后疫情時代,市場趨勢如何? 機遇如何把握?看看10位照明老總怎么說!
今年受新冠疫情深度影響,照明市場陷入低迷狀態,照明企業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整體來看,當前的第四季度開始觸底反彈,市場已經逐漸企穩,估計在11月份效果會有所體現。此外,通過深入市場走訪,發現無主燈具有一定的市場需求,是一個潛在的藍海市場。
國內的制造業同質化比較明顯,尤其是工業產品領域,結果大家只能打價格戰,甲比乙的產品便宜幾毛錢可能都是一個賣點。但如果一款產品能夠幫助客戶節約施工費用,售價就可以比同類產品高一元,這就能夠幫企業從殘酷的“價格戰”中抽身而出,為企業的發展帶來顯著利潤空間。
為什么利潤空間如此重要?在我看來,要做好制造業,第一要有品牌,第二要有技術(包括創新),第三要有資金實力。如果只有品牌、技術卻沒有資金,企業同樣沒有生存力。
我們對智慧照明的理解,以智慧燈桿為例,它其實是一個復雜的合體,智慧依賴于里面每一項技術的成熟度。另外,智慧照明還包括整個體系生態的智能化,它是對照明品質進行了“拔高”。
比如說,現在行業一般是從通訊的角度講智慧照明,但其實,我們也能從發光的角度讓光本身變得“智慧”,即“讓光去到它該去的地方”,讓“照度更精準”和“照明效果更優秀”,這也是我們提出個性化定制配光的重要原因。另外,智慧照明市場每年均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再加上國內許多新基建項目都在大批量上馬。所以從整體來看,“智慧照明”一定是方向。
對于照明企業而言,不管是時下大熱的無主燈還是其它概念,沒有對與錯,關鍵是兩個字——“合適”!作為照明企業,一定要明確三個問題:你是誰?你能做什么?你的定位是什么?不能一味盲目跟風,行業風口是什么就轉型做什么。做好自己擅長的,每個領域都有機會!
當前,行業正處于大變革當中。在過去簡單的消費功能時代,燈具只要會照亮就行,但隨著消費的不斷升級,現在消費者對燈具的需求已囊括外觀好看、光照健康以及能夠營造氛圍和情調等多種因素,具體歸結到“健康”“智能”等層面上。
在這些層面,燈具已然不是一個簡單的物理上的需求,它還有著生物上、心理上的需求,包括審美觀念、健康理念、品質生活等需求。因此,“健康”“智能”也將是未來許多照企的發展方向。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如何結合自身優勢去發展,從哪個點切入來發展,等等,則對企業自身的能力和理解力有著相當大的考驗。
智能照明是大勢所趨,這也已經成為行業共識。而當前無主燈設計的流行,實際對智能照明發展是一個極大的推動。無主燈設計流行背后的邏輯就是,用戶已經不止滿足于燈只是把環境照亮了,更多需要的是生活情景及氛圍的營造,而這又是需要智能系統去幫助實現的。
照明企業要轉型,其實經銷商更要轉型。當前,市場形勢已然發展巨變,經銷商的角色也都已經隨之發生了改變,由原來的“坐商”轉變為賣服務的“服務商”,既要懂產品懂燈光懂設計,更要懂用戶需求。
傳統商照市場已經發展得很成熟了,但智能這個領域仍然是一個比較新的事物,這也意味著新的機遇。不過,個人看來,太復雜的“智能”并不便于進行推廣,因此,我們推出“輕智能、輕生活、輕工作”的理念,并設置一個家居裝修的標準去進行推廣,希望能在即將到來的智能時代中搶占先機。“市場永遠不變的就是變化”,所以,作為企業一定要跟著趨勢走、跟著市場走。
最近兩年,尤其是在5G智慧城市的大力推動下,戶外照明市場規模增長相對較快,以智慧燈桿為代表的戶外照明燈具需求都在急劇上升。未來整個市場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同時行業也將會越來越規范并朝著更高端的方向發展。作為戶外照明生產企業,還是要把自己的產品做好,這才是重點。此外,相信以后企業大多都會著重于做減法,將雜的業務板塊都踢除,做專自己擅長的細分市場。
目前國內照明行業已經基本復蘇,明年的照明市場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樂觀的。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外市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是很正常的。今年電源市場的價格戰明顯更為激烈,大多數企業的投資也逐步放緩、更為謹慎,與之同時,企業們對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