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上市猶如“鯉魚躍龍門”,躍過去了,企業就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家居行業內企業上市風頭十足。僅2022年,就有慕思股份、趣睡科技、森鷹門窗、箭牌家居等15家泛家居企業成功上市,當然也有詩尼曼、有屋智能、土巴兔、美智光電等4家泛家居企業撤回上市申請,與此同時,還有包括馬可波羅控股、科凡家居、瑪格家居等11家公司處于IPO階段。
據第一財經公開報道,近日有消息稱,證監會對核準制下的主板申報做出行業限制,明確“紅燈行業”如食品、防疫、白酒等不能申報,“黃燈行業”包括家裝、電器等頭部企業才可申報。
那么,這對擬上市的家居企業是否產生影響?
家居企業掀“上市潮” 行業集中度仍低
據GPLP犀牛財經不完全統計,目前約有11家泛家居企業處于IPO排隊階段,其中最接近上市的是轉戰創業板、從事暖通家居細分賽道的艾芬達,目前處于待上會階段。此外還有瑪格、皇派、馬可波羅等知名企業已提交招股書。
此外,處于IPO輔導階段的泛家居企業約有12家,其中不乏林氏家居、森歌電器這樣的明星企業。
事實上,家居、家裝行業一直呈現出大行業、小企業的特征,行業十分分散。行業入局門檻低,過去30年間得益于房地產行業的高速增長,家居、家裝行業才得以取得飛速的發展,誕生了如東方雨虹、公牛集團和歐派家居等曾經達到千億市值的企業。
不過,相對于萬億級別的家居市場來說,當前家居行業的集中度仍然較低。以近年發展最迅速的定制家居為例,擁有歐派家居、索菲亞、尚品宅配等眾多上市公司,2020年的CR5僅為,家居行業占市場份額80%的是中小企業,長期處于低效協作狀態。
同時,因為進入門檻低、行業集中度低,所以家居行業亂象比較多,投訴率也一直居高不下,影響著行業的整體口碑。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市場就應該是優勝劣汰,而不是劣幣驅逐良幣。行業應該由頭部企業帶動腰部企業,進而影響底部企業向上向好。
由此可見,是否成功IPO對于擬IPO的家居企業來講則意義重大。
家居行業進入深度調整期 資本市場成為勝負手
伴隨房地產行業生長起來的家居行業,因地產紅利的減弱,如今已進入深度調整期,市場競爭也進入到存量博弈時代,行業洗牌加劇。
家居企業在新形勢下,勢必要做出改變,脫離傳統行業的經營方式已經成為業內的共識:
首先,5G時代來臨,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家居企業進行數智化轉型是搶占先機,重燃增長引擎的關鍵。
其次,行業洗牌期,手中的籌碼越多則存活擴張的機會越大,進而才能實現企業的規模化發展。
基于以上兩種事實,家居急需資本市場的助力來完成這一輪行業調整期的擴張發展。
據GPLP犀牛財經統計,2020年至2022年,共計有45家家居企業成功上市,其中公牛集團、歐派家居表現尤為出色,借助資本的力量迅速成長為行業頭部企業,市值更一度突破千億元。
不過,靠講故事是很難上市的。對于家居行業來說,能耗雙控、產能過剩等問題,嚴重阻礙了家居企業的上市之路。
家居行業擬IPO公司雖然面臨一定調整,但并沒有堵死上市的道路,而且這也意味著,傳統家居企業已經到了轉型關鍵期。
家居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企業不乏上市機會
中國建材流通協會行業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累計銷售額達到億元,同比下跌,發展韌性十足。
與此同時,受多重利好因素影響,家居行業有望加速回暖。
首先,2022年底,多部門多次重申房地產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地位。針對房地產行業的積極政策,最終將會傳導給與其密切相關的家居行業。
國盛證券表示,家居產品屬于耐用消費品,是僅次于汽車的家庭第二大消費支出。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家居消費有望享受政策催化。
種種跡象表明,家居行業依然具備巨大的潛力,市場空間廣闊。
在此背景下,家居企業未來發展依舊令人期待。
對此,據券商人士指出,中腰部家居企業主板上市的難度會越來越大,科創板對智能家居企業會更友好,總體來說家居企業上市的路將不會很順利,但是也并不意味著絕無可能,比如,轉戰港股也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END -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